2024高校畢業生為1179萬,同比增長21萬,官方發布26條舉措穩就業
分類: 最新資訊
說說詞典
編輯 : 大寶123
發布 : 12-06
閱讀 :129
2024年考研人數略有下降,考公人數卻穩步增長,這足以說明應屆生就業難題仍舊存在。再加上往屆尚實現成就業的畢業生,仍舊在積極尋找就業機會,讓就業問題變得更加棘手。教育領域的內卷問題,很大一部分原因都是就業壓力造成的。以前不上大學,中專生也不愁找工作,現在高等教育錄取率提高了,反而找工作變得更難了。學生為了爭奪有限的工作機會,只能不斷通過提升學歷來內卷。即使找到工作后學生們也不敢大意,每年都有大批高質量學生畢業,用人單位采取了優勝劣汰的競爭機制,稍有不慎就會被末位淘汰,或者中年危機。年輕人都把時間用來內卷,根本無心婚育,導致結婚率和生育率不斷下降。解決就業難題,更顯得十分迫切。2024高校畢業人數為1179萬,同比增長21萬2023年高校畢業生人數就已經創下歷史新高,達到了1158萬人。即使研究生和公務員一再擴招,仍舊是杯水車薪。這屆學生有人考研失敗考公被刷,即便有些順利拿到了offer還沒到一年就被解約,或者因為各種問題辭職。不止找不到工作,還失去了應屆生身份。就在這些學生愁眉不展,猶豫是否需要繼續考研或考公時,2024屆畢業生也加入到競爭行列。更讓人難過的是,今年高校畢業生人數再創新高,比去年還高出21萬,達到了1179萬。這些學生中有專科生,有本科生也有研究生,能否順利就業成了未知。應屆生找工作最難的就在于缺乏社會實踐經驗,沒有工作經驗意味著用人單位無法直接判斷其工作能力,只能通過學歷和在校期間的成績進行推測。這就更加導致考研人數越來越多,很多學生考不上碩士誓不罷休,即使壓根不想從事科研工作,也要考研甚至考博。學歷內卷導致本科學歷含金量下降,甚至讓一部分盲目考研的學生,仍舊沒有實現靠提升學歷完成就業的愿景。高學歷送外賣的比例反而越來越高,這可讓研究生導師頭疼不已。現在考研的學生不光實力參差不齊,就連學習的心態都五花八門。有些學生明明有科研能力,卻只想去考公務員。有些連論文都不會寫,導師不出手,想畢業都成問題。想要緩解就業壓力,靠擴大研究生招生規模不是長久之計。官方發布26條舉措穩就業,2024應屆生需了解目前除了考研以外,本科生心目中最佳就業途徑就是考編,進入體制內工作。2024國考人數突破新高,還有上百萬的應屆生在準備省考、事業編制和國企招聘事宜。可是體制內招聘規模有限,體制內的合同工也面臨減員增效的裁撤危機。校外教培行業取締,也讓應屆生少了很多就業機會。除了往年的就業扶持政策以外,今年官方又發布了26條舉措,幫助應屆生實現穩就業或創業扶持。各所高校要按畢業生人數比例,安排應屆生留校工作,同時大力開拓市場化就業渠道,通過校友和在校教師的人脈資源為學生提供更多校招資源。持續深入開展高校領導訪企拓崗促就業行動,加強校企合作辦學項目,打通從學校到企業的人才輸送渠道。大力挖掘三支一扶、特崗等基層就業空間。另外,體制內崗位是有限的,想要解決大部分學生的就業問題,就要鼓勵中小企業吸納更多高校畢業生。各部門也要推動高質量就業指導服務體系,培養應用型人才,為學生樹立正確的就業觀。首屆大學生職業規劃大賽正在籌辦中,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在畢業前夕就做好規劃,有目標的學習,遠比盲目考研考編好得多。大力扶持應屆生就業,遠比延遲退休更有意義各所高校會積極完善應屆生的就業監測數據,不能為了學校的升學率和就業率讓學生簽署假的三方協議,更不能以兩證發放要求學生簽勞動合同,保護學生的應屆生身份。目前我國已經進入老齡化社會,再加上新生兒出生人數并不樂觀,很快就會面臨勞動力缺口帶來的隱患。與其落實延遲退休,不如妥善處理好應屆生的就業問題,這樣才能長治久安。當他們的才華和能力在職場中有施展的機會時,自然能為企業和社會做出更多的貢獻,這對家庭和社會都是大有益處的。若大學生就業壓力不能得到有效控制,素質教育也無法落實,同時想提高生育意愿也就成了空談,給再多的經濟補助也無法解決根本問題。今日話題:大家覺得2024屆畢業生就業環境能有所好轉嗎?歡迎在評論區留言討論。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歡迎分享和收藏!更多精彩內容就在下一期。(圖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攜程集團一季度業績反彈,四大板塊收入同比增長均超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