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中產家庭托底,奮斗出來有多難?畢業15年后才知道…
分類: 最新資訊
說說詞典
編輯 : 大寶123
發布 : 03-27
閱讀 :127
知乎上有人匿名,吐槽了下自己尖子生同學們畢業到現在的境況。看得人一言難盡。沒有家庭資源托底的人生,憑借個人奮斗想要上岸能有多難?看完這篇文章深有體會——沒有中產爹媽、有錢父母資源的托底,拿到的「真實人生」版本可能很難逃出Hard模式。文|mikizhouFrom Miki粥微信號:mikizhou9901.在我看來,同學會最悲哀的既不是有發達了的朋友顯擺炫耀,也不是聚會變成搞關系的人脈會,最悲哀的是整整一個班的人都在社會上混的不好。曾經優秀的郁郁不得志,不那么優秀的連生活都很艱難,整個同學會上所有人都唯唯諾諾,連一個有心氣兒活躍氣氛的人都沒有,除了相熟的人之間寒暄兩句,其他人都是來了、吃飯、走人,一場同學會開的讓人對整個時代絕望。很令人可悲的一點是,我們的班是重點班,還招收了近半個省的家境貧寒的中考尖子生(帶獎學金的那種),典型的小鎮做題家團體,當年讀書的時候我就很受這些艱苦奮斗的同學的激勵也很以此為自豪。我那時候雖然自身實力一般,但我堅信著我們這群小鎮做題家里,未來一定會有這個社會的精英與棟梁。但實際情況是畢業十五年后,都已步入中年的小鎮做題家們卻都在掙扎著,年復一年,越來越平凡,其中不乏當年考上各大名校的學霸們。因為我屬于以前在班上比較愛交朋友的那類人,畢業這么多年了,經常還是會跟很多老同學打電話聊聊天,對差不多一半同學的近況都比較了解:① 考上清華的我的同桌,因為專業太偏不好就業,清華碩士畢業后就選擇了留校,但是因為沒有博士學歷,只能當行政老師,后來派到深圳分校,工資待遇是不錯的,但是基本也就到頭了;② 我以前班上的偶像,數學天才考上了上交建筑系,畢業了去了某設計院,被壓榨的身體快垮了,終于去年頂不住了跳到一個央企甲方去養老了,但是因為不是央企嫡系的(畢業就去或者家里有人),級別沒評上去;③ 還有復旦金融的,在上海某銀行熬了幾年,因為沒有關系,前年才從支行被提回分行去,在支行的時候每次電話聊天都是跟我吐槽自己賣產品賣到情緒崩潰的經歷;④ 北大計算機的畢業跟著同學出去創業,幾年把家里準備的首付款都賠光了,現在為了養家在給老家一個民營家族企業打工。我自己也好不到哪里去,高考運氣爆棚考到人大經濟學,畢業去了家小券商。在北京掙扎了幾年,好不容易跳到了大一點的機構。前幾年投行生活造成的家庭的矛盾壓力又不得不把時間精力修補家庭關系,工作上壓力與業績無法完成,一旦裁員估計第一個就是我…基本上我們那批人沒一個現在看起來前途很光明的,要么掙扎要么躺平,連吹牛逼說要互相幫幫忙的人都沒有,都是各訴各的苦。后來我跟北大創業失敗的那個兄弟有一次深聊,我們這些小鎮做題家為什么都混不出來,總結下來有幾大劣勢:1、基礎太差,沒有家庭經濟、社會關系上面的支持;2、心氣太高,不愿意曲意迎合他人,比如溜須拍馬,比如托關系辦事兒,所以在社會中一些關鍵的節點,總是錯過機會;3、書生氣太重了,在工作中解決問題的時候沒有社會習氣,有些問題其實一頓酒一次送禮就能決,卻總覺得靠專業靠勤奮也能解決很多人說同學會上看到有人炫耀感到悲哀,只能說是太年輕了,那種悲哀只是對自身的悲哀,到我們這個年齡,整整一個班劃拉不出一個事業有成的人才真的悲哀,這種悲哀是對整整一群人的悲哀,是對這個時代的悲哀。這個故事還有后續,在引起了2000人的回復后,貼主說其實同學們也沒那么落魄,只是同學聚會難免吐槽,對生活各自有不如意。其實大家并不是天天抱怨生活,都還在平凡的日子里尋找翻身的機會。另外的一個反思是,其實如果年齡未到,含著金湯匙出生的人,也不可能在自身歷練、經歷積累不足的時候有高成就。所有靠自己做成事業的人,都必須經歷時間的考驗,這個時間長短取決于自己的起點和境遇。有人三十歲功成名就,有人六十歲才實現抱負。拉長到一生的維度來看,其實都是一樣精彩的人生,只是早成功早享受而已。以上是帖主的故事和反思。02.我覺得,貼主在高關注度下被迫佛了,給自己找補。事實是含著金湯匙出生的人注定有捷徑,投胎技術好的人,生在羅馬,技術不好,可能一輩子只能仰望羅馬。這是命。沒有中產爹媽、有錢父母的資源托底,拿到的「真實人生」版本就是艱難模式。以前看《流金歲月》有個故事。有錢人家的女孩蔣南孫,生來就是小姐命,十幾萬的小提琴說砸就砸。但人生不完滿,男朋友被一個鄉下女孩挖了墻角。后來她在幫朋友買高端住宅時,兩個情敵相遇。在這場戲里,蔣南孫發現對方為了能更靠近客戶假裝海歸,于是請閨蜜朱鎖鎖動用內部關系拿到了房子最低折扣,撬了鄉下女孩的單。最后她贏了,靠著自己的人脈資源,然后像個大小姐一樣視金錢如糞土,把銷售額送給了鄉下女孩。大概想表現蔣南孫被富養出來的大度,但我看得百味雜陳。多容易啊。一個富家女動動嘴皮,干掉了鄉下女孩幾個月的努力。還拿對金錢的云淡風輕,羞辱了一心只想搞錢的鄉下女孩。還要感謝嗎?大可不必。她用盡所有努力,才能和蔣南孫面對面。這一切本就是她應得的。我們總是期待社會的公平性,但它如同無摩擦的真空環境,只能在實驗室或理論中存在。如何去面對已經擬好的命運腳本,也許才是真要去思考的問題。對一個小孩來說,沒有中產父母的托底只能拼命讀書。別管人工智能多洶涌澎湃,它不是還沒有徹底來嗎?想多了條件的不足也無益,你只能改變自己能改變的。怕就怕在人窮知識也窮,當有一天機會擺在面前都不會撿。帖主也說,人生路長。多少富二代以為命好,但遇上疫情家里破產,高開低走的日子熬不住,被攆出了羅馬。也有人運勢在后半程。最近看美國著名主持人崔娃的書《生而有罪》,前20年他活的簡直苦到無法想象,種族隔離、槍林彈雨,親爹不能相認,親媽被后爹打穿了腦袋。每天沐浴在生死危機之中,最后從貧民窟爬出來,終見日月。這種人生的爛盤都能逆襲,為什么?大概就是一種原始的生命力涌動,推著他不可遏制地勇往直前。他從來不抱怨,因為對他來說,停下即死亡。都想早成功早享受,但既然摸到一手爛牌,那啥也別說了,咬牙潛吧。Miki粥,資深媒體人,教育紀錄片總策劃,創造了"順義媽媽"一詞。個人公眾號:Miki粥(mikizhou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