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試點轉為常規業務基金投顧牌照擴容有望
分類: 最新資訊
說說詞典
編輯 : 大寶123
發布 : 06-18
閱讀 :112
基金投顧業務發展迎來重要里程碑。6月9日,中國證監會發布《公開募集證券投資基金投資顧問業務管理規定(征求意見稿)》(下稱《規定》),推動基金投資顧問業務轉常規,并針對新問題新情況補齊短板。業內人士認為,《規定》出臺意味著基金投顧業務將從試點轉為常規,基金投顧牌照擴容有望。業內人士同時呼吁,未來可引入各類型機構參與投顧市場,更好滿足居民的財富管理需求。試點三年半規模超千億元基金投顧業務試點于2019年10月啟動,在歷經三年零八個月的運行后,終于有望正式轉為常規業務,成為中國資本市場又一里程碑事件。數據顯示,自試點啟動至2023年3月底,共60家機構納入基金投顧業務試點,其中包括25家基金公司及子公司、29家券商、3家第三方獨立銷售機構、3家銀行。基金投顧服務資產規模達1464億元,客戶總數524萬戶,對應戶均資產2.8萬元,10萬元以下個人投資者占比高達94%。中信建投非銀團隊認為,基金投顧業務已達到試點預期目的,推動投顧回歸服務本源的監管環境已然形成,服務協議標準化、基金組合策略說明書、基金備選庫管理、客戶服務制度等投顧體系已基本具備轉常規的條件。漢坤律師事務所律師毛慧表示,《規定》的制定是我國深化資本市場投資端改革,推動財富管理服務向專業化、標準化方向發展的重要一步。基金投顧由試點轉為常規,未來的資本市場將更加注重投資者的權益保障,基金投顧業務的專業性、規范性以及服務質量將成為市場發展的重要推動力。投顧業務適用場景和范圍待擴展業內人士認為,基金投顧試點轉常規后,有望進一步打開業務空間、優化客群結構。與此同時,基金投顧牌照和投顧業務適用場景仍有進一步擴容的空間。“目前基金投顧業務的適用場景和適用資管產品范圍仍相對較窄,未來仍有進一步擴容的可能。”興業研究宏觀團隊認為:一是未來可考慮將個人養老金業務納入基金投顧服務場景;二是擴容投顧產品,在理財、信托、存款、保險等多種居民投資產品中運用投顧業務。監管部門可在條件成熟時盡早考慮相關擴容,推動財富管理業務高質量發展。在中金公司研究部分析師張帥帥看來,投顧業務的發展需要監管機構加強合作共同推動:一方面,展業初期對可投產品與集中度進行限制,有利于保護投資者利益,但長期來看仍需逐步納入更豐富的產品品類、更自由的組合配置,才能充分發揮投顧機構大類資產配置價值;另一方面,需引入各類型機構參與投顧市場。此前,基金投顧的試點機構主要為證券公司、基金公司與第三方基金銷售公司。興業研究宏觀團隊建議,監管部門未來可考慮向銀行和第三方專業投資咨詢機構授予基金投顧資格,從而促進市場的有效競爭,更好地滿足居民的財富管理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