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秀體育生,為什么不報考“體育專業”?
分類: 最新資訊
說說詞典
編輯 : 大寶123
發布 : 06-08
閱讀 :177
>>>10萬新高考考生模擬填報0落榜,平均錄取分超專業線僅2.2分!
高考智愿2.0,更精準的志愿推薦系統,不浪費分數上好大學!
轉眼又到高考季,許多優秀的體育生早已被985/211高校預定,這些高校都是全國重點大學。但是他們當中的許多人報考的都不是體育專業。大多集中在“公共管理、工商管理、文學、法學等當與體育關系較小而在當下又比較熱門的專業”。優秀體育生,為什么不報考“體育專業”?筆者自認為寫這個話題實在是再適合不過了。因為筆者就是一個從事十幾年運動訓練的體育特長生,雖說配不上 “優秀”二字,但作為一名體育生,當初高考的卻是沒有報考體育專業,單從這一點來看,個人經歷還算是比較“切題”的。體育生眼中的高考,可能沒有文化生那樣一考定終身般地神圣、緊張。因為有些人壓根就不需要參加高考,而有的也只是需要較低的分數就足以上去大學。目前來看體育生高考大致可分為三類:體育單招、體育統招、高水平運動員。可以看出,相對于學科生,體育生的文化要求的確寬松很多。而關于為什么許多優秀的體育生在高考時不報考體育專業,筆者結合個人經歷以及所見所聞,認為主要有以下幾點:客觀原因以高水平運動員為例,好多以高水平運動員身份考入大學的學生在選擇專業的時候就沒有“體育專業”這一選項。原因可能是學校沒有體育學院或者體育系,不具備招收本科生的資格。故而不能學者體育相關專業來學習深造。個人原因(1)許多人都是從小就開始訓練,練了這么多年的體育,對于訓練,早已厭倦,乏味。迫不及待想轉行,一旦有了這個機會,又怎會白白錯過(2)還有人僅僅是以體育特長作為一個上大學的途徑,內心并不具有什么作為的體育情懷,未來也不想從事相關行業。所以一旦目的達到,自然會盡量選擇自己感興趣的,或者是處于各方面考慮比較適合自己的。(3)還有的考慮到以后的就業前景,想選擇一些熱門的。好就業的,社會需求高的專業,也為自己以后就業早做一些準備(4)許多人想拓展自己的社交圈子,接觸一個全新的領域,接觸一些其他專業的比自己更優秀的人。社會原因但筆者認為更重要的是為什么優秀的體育生、運動員在進入大學后不選擇體育專業,歸根結底還是體育專業在中國不受重視,個人的體育能力不被社會所認可所致。這造成一種怪像:孩子學習能力好,會成為家長的驕傲,老師的紅人,社會也會極度認同。從以往的高考狀元炒作就可見一斑;孩子學藝術、學繪畫、彈鋼琴……會被社會褒獎為文藝青年;而如果你要說你擅長體育,能跑步,會打球。那么很不幸,你很有可能會被貼上“頭腦簡單、四肢發達”的標簽。在許多人的潛意識里,他們會認為你學習不好,只能去練個體育,說不定運氣好還能混個大學上。更恐怖的是,這一思想并不是僅僅存在社會大眾的觀念里,許多教師也是這一觀點。(筆者高中時的親身經歷)但值得高興的是,這一現狀正在逐漸改善。2018年12月29日,教育部辦公廳在關于做好2019年高校自主招生工作的通知中要求(教學廳【2018】14號):“要在校考中增設體育科目測試,測試項目由高校根據中學教學實際自主確定,測試結果作為錄取的重要參考” 可以看出,國家在出臺政策引導自主招生高校加測體育,這會向社會釋放出一個強烈的信號:體育好也是可以考重點大學的,而且還是更有優勢的。從而引起大家的重視,引導社會承認體育這一能力,讓體育出眾的人得到應有的待遇與褒獎。而作為一名體育生&體育研究生,筆者經常會被問到的一句話就是:“你們練體育的考個研究生以后是不是只能去當體育老師或者做個教練?”這一問題曾經經常令我大為光火而又無可奈何。因為我從他們的疑問中聽出了“體育”在當今中國無比尷尬的地位,以及社會大眾看待“她”時戴的有色眼鏡。體育這一門學科雖往大了說包羅萬象,也包含各種高精尖、高大上的研究。但是,目前我國的體育能做的確實少的可憐。社會大眾不是認為練體育就僅僅是為了當職業運動員,去奧運賽場爭金奪銀,為國爭光;就是認為你將來只能去當那個“你的語文/數學/英語……是體育老師教的”體育老師!!!誠然,我們能做的確實不多,但是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改變社會的認知偏見,更需要我們運動員、體育生、體育研究生、體育教師、體育從業者……每個人的身體力行。相信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社會大眾認知的不斷改變,體育能力逐漸被大家接受認可,一定也會有越來越多的體育生在高考時選擇報考體育專業了。
高考智愿2.0,更懂你的智能推薦系統,選對志愿,過好人生!
更精準、更便捷、更貼心,給考生和家長提供一對一式的志愿填報建議。
六大新增功能,助力中國考生學業規劃——
1
、更科學的智能推薦:基于往年大數據科學測算,擇優遴選,志愿表合理排序,用好高考每一分
2
、1對1訂制升學規劃:大學+專業+城市3大填報路徑,根據考生需求,靈活制定個性化報考方案
3
、合理定位專業方向:行業意向、興趣愛好兩大維度助考生認知自我,依據選擇結果推薦
最適合專業
4
、錄取概率測算分析:以近三年數據為基礎,創新算法模型,提升預測準確性和合理性,規避扎堆填報風險
5
、大學專業多維對比:基于填報需求的院校專業詳情展示,提供全方位資料對比,找大學選專業不再盲目
6
、便捷獲取招錄數據:歷年數據橫向對比,招生錄取形勢波動一目了然
正文來源:動商研究院(ID:dongshangyjzx)